仁壽縣玉龍鄉村文藝隊闖市場本報訊 (潘建勇 記者 顏婧)“大家抓緊時間排練,下周開始有5個單子要演出……”12月8日一早,仁壽縣玉龍鄉興隆村新建的村委會壩子里,已經響起了音樂聲,村文藝隊隊長段曉勇正忙著“催工”。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相信:這支村文藝隊已有骨幹村民51人,能演40多個節目,更令他們自豪的,是文藝隊除了承擔村裡的群眾文化活動外,已成功市場化運作:“能接單子,也能掙錢!”
  過去的玉龍鄉文化活動單調,設施設備也十分匱乏。2012年起,該鄉在7個村建成了600平方米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,並逐步解決了舞臺、幕布、燈光等配套設備問題,同時,鄉裡還建起了“夕陽美”文藝宣傳隊。
  然而,經濟“幫扶”後,效果並未明顯體現。“沒組織、沒氛圍,起步難。”段曉勇介紹,“每一場演出,都要先去找政府要物要錢。”文藝演出質量更是每況愈下。
  針對這一情況,今年起,玉龍鄉黨委、政府調整思路,引導文藝宣傳隊以“市場化”模式來運作:首先以內容取勝來“以文養藝”,政府再以購買服務的形式,既豐富群眾生活,又能吸引村民積极參与。
  “夕陽美”文藝宣傳隊負責人唐華忠告訴記者,政府牽頭邀請老師來與大家一起創作台本,講農話,演農事。有了“城裡老師”指導,節目更加系統,質量也提高了,大家演起來也有了勁頭。今年以來,以“十八大”、“反四風”等為主題的文藝宣演開始走村串戶,共演了320多場,“村民們看得非常高興。”
  演出質量提高了,市場大門也在悄然開啟。在農村,上年紀的人過生或家有喜事、婚宴等,都喜歡吹拉彈唱熱鬧一番,已有了一定數量“粉絲”和名氣的文藝宣傳隊,自然成為邀約的對象。唐華忠說,“一場兩個多小時的演出,費用在1000-2000多元不等。”他說,市場化運作讓文藝宣傳隊基本上實現了在添置、維修設備上的自給自足,“剛添置的6000多元的樂器設備和2000多元的演出服裝,就全部來自今年的創收。”
  仁壽縣文廣新局局長田泳告訴記者,該縣已基本實現了每個村(社區)都有文藝宣傳隊伍,下一步,該縣將牽頭請市場化運作得好的文藝隊交流經驗。據介紹,該縣還將不定期舉辦鄉村文藝節目擂臺賽,評選優秀節目到鄉村巡演。
  編後
  仁壽縣玉龍鄉村文藝隊,不僅像大多農村文藝隊那樣自娛自樂,活躍著農村精神生活,還幫鄉裡鄉親“扎場子”,走上了文化產業發展之路。他們成功進入市場,一方面有政府實實在在的扶持,同時,還在於他們植根於鄉土排演出農民們喜聞樂見的節目,看來,農村不是沒有藝術市場,只要對了路,以文養藝就不再是難事了。
  (原標題:能接演出單子,也能掙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n85wnoz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